- 使用鉆石量子傳感器對二維磁體的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fā)表于 2020/11/13

金剛石量子傳感器用于以定量方式確定材料三碘化鉻的各個原子層的磁性能。結果表明,連續(xù)層中自旋的方向在各層中交替。圖片來源:巴塞爾大學物理系
巴塞爾大學的物理學家首次成功地在納米級上測量了原子級薄范德華材料的磁性。他們使用金剛石量子傳感器來確定三碘化鉻材料單個原子層的磁化強度。此外,他們發(fā)現了這種材料異常磁性的長期尋求的解釋?茖W雜志已經發(fā)表了研究結果。
原子薄的二維范德華材料的使用有望在科學和技術的許多領域進行創(chuàng)新。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堆疊不同單個原子層的新方法,從而設計出具有獨特,新興特性的新材料。
這些超薄復合材料在范德華力的作用下保持在一起,其行為通常與相同材料的塊狀晶體不同。原子薄的范德華材料包括絕緣體,半導體,超導體和一些具有磁性的材料。它們在自旋電子學或超緊湊型磁存儲介質中的使用是非常有前途的。
首次定量測量磁化強度
到目前為止,尚無法定量或在納米尺度上確定這些磁體的強度,排列和結構。由巴塞爾大學物理系和瑞士納米科學研究所的Georg-H.-Endress教授Patrick Maletinsky領導的團隊證明,在原子力顯微鏡中使用飾有單電子自旋的金剛石尖端非常適合這些類型的研究。
“我們的方法使用鉆石色心中的各個自旋作為傳感器,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F在,可以在納米級甚至以定量方式研究二維材料的磁性。我們創(chuàng)新的量子傳感器是非常適合此復雜任務。” Maletinsky說。
層數很關鍵
利用最初在巴塞爾開發(fā)的,基于單電子自旋的這項技術,科學家與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確定了三碘化鉻(CrI 3)單原子層的磁性。因此,研究人員能夠找到有關該材料磁性的關鍵科學問題的答案。
作為三維塊狀晶體,三碘化鉻完全磁化。但是,在原子層很少的情況下,只有具有奇數個原子層的堆疊才會顯示出非零磁化強度。具有偶數層的疊層表現出反鐵磁行為;即它們沒有被磁化。這種“偶數/奇數效應”的原因以及與散裝物料的差異以前是未知的。
原因是應變
Maletinsky的團隊能夠證明這種現象是由于層的特定原子排列引起的。在樣品制備過程中,單個三碘化鉻層彼此之間略微移動。晶格中產生的應變意味著連續(xù)層的自旋無法沿相同方向對齊;相反,旋轉方向在各層中交替。在偶數層的情況下,層的磁化抵消了;具有奇數個,所測量的磁化對應于一個單一的的強度層。
但是,當釋放堆棧中的應變時(例如,通過刺穿樣品),所有層的自旋都可以沿相同方向排列,這在塊狀晶體中也可以看到。整個疊層的磁強度則與各個層的總和一致。
因此,巴塞爾科學家所做的工作不僅回答了有關二維范德華磁體的關鍵問題,而且還開辟了有趣的觀點,探討了如何在未來將其創(chuàng)新的量子傳感器用于研究二維磁體以做出貢獻。發(fā)展新型電子元件。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















